📌【工作坊 Day 3|城市的溝通藝術與微更新的力量】

  • 上午前往澳門城市大學氹仔主校區,參加朱介鳴老師的講座——《市場經濟下的城市規劃》。
    🌳 朱老師開場指出:「規劃師規劃城市,開發商建設城市」,正呼應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所強調的「都市規劃 × 開發管理」雙主軸核心。
    講座從花園城市理論談起,介紹多個歐美經典案例,雖未必都能完全實現當初的藍圖,但在城市規劃史上留下重要一頁,也凸顯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。朱老師進一步剖析市場經濟在城市發展中的角色與限制,帶來深刻的反思。
    🪄 陳維斌老師於回應與討論中,提出:「城市規劃如教養小孩」的精彩比喻——父母有自身的期待(由上而下),孩子則有獨立的需求與成長(由下而上),提醒規劃者,理解與溝通是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
    📌下午由王思樺主任與陳維斌老師接續帶來兩場精彩講座:
    👣《老靈魂 X 新能量》|王主任以臺灣與臺北的歷史文化發展為主軸,補充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法規與制度,並與昨日李孟順老師對澳門都市變遷的講述互相呼應,促成跨地交流的歷史視野。
    🩹《柔性都市主義與都市針灸》|陳老師則介紹臺北市URS的操作經驗,說明都市針灸不是拆除重建,而是針對城市中被忽略的閒置與廢棄空間,透過實驗性操作、協作參與與替代方案進行修復與開放,展現「柔性治理」的空間實踐。
    🌐三場講座深入精彩,課後討論熱烈,促進雙校師生專業互動,也帶來對城市發展更多元的反思:城市不是被規劃出來的,而是在理解、溝通與微小改變中,不斷演進而成的生活場域。

    #柔性都市主義
    #歷史文化保存
    #花園城市
    #移地學習
    #URS
    #澳門城市大學
    #中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

    Google Translat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