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進行了本次工作坊的期中簡報發表與講評。每一組的提案彷彿為城市勾勒出一種可能的未來——有的著眼於空間重構,有的聚焦於社群再連結。透過彼此的構想交流,更加意識到所設計的,不只是建築、街道或景觀,而是人們如何在其中生活、記憶與互動的方式。
講評時,老師們的回饋幫助各組重新檢視自身的假設與立場,也提醒大家:設計不只是創意的展現,更是一種社會責任。
📚 下午的專題講座,特別邀請到本系畢業系友——譚凱欣博士,分享她參與的澳門都市更新實務案例,學姐是澳門都市更新的開拓者,協助政府訂定了許多的政策。講座內容深入解析了「暫住房」與「置換房」制度的設計邏輯與實際運作,幫助大家理解都市更新的制度層面與居民生活的真實轉變。在這樣的政策框架下,都市更新不只是空間的重建,更涉及居住者生活的全面重組與再安排。
🏠 緊接著的實地參訪,前往黑沙灣新填海區的「暫住房」設施,親身體驗更新過程中居民暫時安置的生活空間。現場展示了開放式、一房和二房的多種房型。屋內配置有序、功能齊全。床鋪、收納、簡易廚具與衛浴設施一應俱全,在有限的面積內體現出高度的生活機能。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窗外的景色:高樓層陽台望出去,竟是一片開闊海景。良好的動線與採光設計、清晰劃分的公共與私人空間,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,體現的不僅是建築師的巧思,更是一種對居民生活品質的體貼與尊重。
從紙上的設計走進現場的空間,從圖像構想回到生活本質,今日的課程不僅拉近了理論與實務的距離,也讓都市規劃的討論更加立體與具象。
#都市更新
#暫住房
#置換房
#澳門城市大學
#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
#城市第一線